其他

【87观点】段子手冲击“吓”知乎 专业平台的纯粹性如何破题

2017-03-15 87870 87870虚拟现实


作为VR业的一名新晋从业者,笔者经常要去知乎看一下“大V”们对VR行业的解读,希望可以得到新知识与灵感。不过前几天,一则“知乎用户一人分饰244角答题被终生封号”的新闻震惊了笔者,这是以“真实”著称的知乎?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去哪儿啦!


知乎网友北小松悠人制图


事件很简单,一位名为“海贼-王路飞”的知乎用户共回答过244个网友提问,他时而是吸毒8年的伪君子,时而是受人加害的公司老板,还有民警、渔民、职业代驾和存款8000万的裸贷受害者等许多身份,最终令知乎采取了终生封号处理。有热心知乎网友制作了图表,能让我们快速一览这位知乎用户的“精彩”个人经历。


在微博上,话题#一人分饰244角#曾登上微博热搜榜,让这位知乎网友出现在了公众视野。网友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各不一样:有人觉得,他是恶意营销理应封号;有人觉得,除了那些自带干货的答主,知乎就是个故事会;还有人觉得他会使大家反思,成功人士会不会也是编造故事的。


知乎“童瑶”事件犯罪嫌疑人


笔者注意到,知乎早在1年前还发生过一起更严重的欺诈事件:童某在知乎网用“ck小小”与“童瑶”两个账号上演双簧苦情戏,骗取网友数十万元捐款。这位犯罪嫌疑人最终向其户籍所在地安徽无为县公安局投案自首。据悉,这个“复旦毕业英国留学的年轻知识精英”其实长期在苏州一工厂做操作工,高中肄业。


知乎:难逃马太效应和破窗效应


虽然这两次事件中,知乎都快速处理展示了自己态度,但发生在知乎上的一系列事件,让我们不得不去怀疑:知乎还是自己宣称的,“分享知识、经验与经历”的高质量知识社区吗? 它是不是正愈发靠近天涯、NGA等平台?


简单来说,编故事和伪造身份是最易被用户抓到的事件表象。但在这些事件背后,则暴露出一个问题:看似水准比普通社区(天涯、NGA等)要高的知乎,同样难逃马太效应和破窗效应。或者说俗点,这里同样很容易带节奏,因此冲刷了知乎“高逼格”的既有印象。


破窗效应



说到破窗效应,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。破窗效应的出现,会助长用户形成从众、投机等心理。如在“童瑶”事件中,许多“马后炮”的网友表达了自己当初对事件的质疑,但很少有人敢于在事件之初提出自己的质疑;童某在本次事件中,则是想牟取金钱收益的投机心理。可以说,由于从众和投机等心理,造就了一起金额达数十万元的骗捐事件。


在知乎,大V“崛起”同样与破窗效应相关。如你在知乎给了一个高质量回答,然而无人点赞,就很难被别人关注到。但当你成为大V后,即使回答不是那么精彩,或者有段时间没有发表分享或答题,仍会有用户为你点赞,或是成为你的粉丝。事实上,“赞”在知乎的权重极高,由此还引发出买粉和刷赞行为,因为许多用户并不希望自己“不值钱”。


马太效应



我们知道,在微博等社交平台,马太效应正愈发明显,使其成为大V和官V等小部分用户的天下。虽然知乎没这些平台那么明显,但同样难逃马太效应影响。以去年5月推出的知乎live为例,该产品以官方姿态,为分享者带来了直接经济收入,以及个人职业品牌。但这会产生出一种暗示:话语权将聚集到小部分用户手中,而非所有的知乎参与者。


说到小部分用户更具关注度,无论是天涯还是NGA,都有过编造经历、身份和故事来吸引网友围观的用户。这让他们能获得网友仰慕,从而满足个人虚荣心。回到知乎社区来看,如果“海贼-王路飞”采用了第三人称来讲故事,那么是否意味着他可以安全的在知乎规则下玩耍,从而娱乐大众?如此一来,知乎营造的形象还能继续下去吗?


知乎的真实性去哪儿了?


很难说未来还会有多少造假者被挖出来,但可以肯定的是,专业性远不如趣味的故事能吸引用户关注,这也是段子手在知乎活下来的原因之一。我们注意到,不少知乎用户认为,“海贼-王路飞”并非恶意营销,所以不应该被封号。而类似“心疼路飞”、“王路飞只是在讲故事吧”等声音也让知乎有点尴尬:知乎标榜的真实性呢?


“海贼-王路飞”事件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:知乎正越来越接近一个虚拟“社会”,包括软文营销、段子手、钓鱼贴等的冲击,让其累积的逼格开始变味。诸如“女神节该如何追到女上司”、“乘坐Uber时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故事”等问题,让许多用户意识到,知乎更多是比天涯等稍好一点的社区平台罢了。



说到“海贼-王路飞”事件就不得不说,互联网本质上就是“虚假”环境,那句“在互联网上,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”,清楚揭示了用户的互联网生存法则。事实上,为了迎合用户需求,互联网匿名机制不仅带来了社区繁荣,还产生了造谣造假现象泛滥。虽然造谣造假终会被戳破,但对许多用户而言,只要没对别人造成危害,这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插曲罢了:似乎用户更关心“知识、经验与见解”,但并不需要一定是“你的”。


如今,“海贼-王路飞”能分饰244角以及其被封,再次给知乎标榜的真实性打上了问号。而包括此前的“童瑶”事件,目前提问、回答的低质量,以及靠营销、虚假故事来获取点赞等行为,已经严重伤害了用户的使用体验:有的人觉得知乎不再真实,有的人干脆就把知乎当做了娱乐社区。


我们注意到,知乎创始人称目前已经拥有了6900万名用户,创造了1500万个问题、5500万个回答和25万个话题。那么面对用户增加、内容可控性下降,和匿名机制的共同影响,除了加强监管之外,网络实名制注册的需求必不可少。


【87870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。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否则追究法律责任。】

近期更多精彩刺激VR内容小荐:

(老铁,直接戳,别客气)


灵镜VR,从风口到末日

SteamVR月度报告(2017年2月)

荣耀V9上市,VR手机下半场怎么玩?

嗨你的VR女友!87VR体验日火热开放中

盘点苹果 iPhone 上最好用的 5 款 VR 软件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